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党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力打造“六强一加”党建工作体系,围绕国家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学校“财经特色名校”目标,立足优势学科特色,积极推进标杆院系建设,推动“一融双高”取得实质性进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一、勇立潮头,新时代党建工作见实效
在学院党委的引领下,经过多年的积淀,学院逐渐形成了“平和 进取 分享”的院风、“厚德博学 创新自强”的院训、“教学立院 科研强院 制度治院 文化兴院”的办学理念和“以学生为本 以质量求恒 以特色取胜 以创新致远”的办学方针,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承厚望、激干劲,奋发向上树标杆
2022年,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时任山东省委书记李干杰到学院调研,对学院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近年来,先后有近10位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到学院调研指导工作。
学院党委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被山东省委教育工委认定为“山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学院被山东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党委拥有“山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山东省高校研究生样板党支部”,有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山东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1人。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辅导员讲党史比赛三等奖1人。
(二)夯基础、筑平台,学科建设勇领军
目前,学院建有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学术硕士点、2个专业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拥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学科、泰山学者设岗学科、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省级工程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单位。
学院党委出台《学科建设绩效管理办法》,全力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省保持领军地位,力争占据全国高地。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2020年入选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为B-,列全国财经院校第五、省属高校第一,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再上新台阶。软科发布的“2023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本学科排名全国高校第25位,位列全国财经院校第二位,实现历史性突破。同时,依托本学科的工程学科在2020年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三)重培育、强招引,人才工作筑高地
学院党委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人才引进工作规范》《青年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建设为动力,做好“聚才”新功课。学院党委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省一流学科、省高水平学科,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培育出“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3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泰山学者3人,“刘培德劳模创新工作室”入选首批山东省教育系统劳模和优秀人才创新工作室。
学院党委在加强人才引育工作的同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注重教职工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努力做教书育人的“大先生”。1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人获评中央宣传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4人获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人获评山东省教学名师,1个教学团队获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同时涌现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获得者1人、山东高校骨干辅导员1人,山东省高校优秀辅导员4人,省优秀共青团干部1人等等。学院教师刘培德教授作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在北京接受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接见。
(四)利地方、助行业,人才培养新作为
学院党委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紧紧围绕地方需求和行业需要,为社会培养输送懂经济、会管理的信息化人才,毕业生成为山东各银行、保险、证券、大型企业信息科技部门的骨干力量。学院保研、考研学生广受全国知名高校青睐,学生就业率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
学院党委还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培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不仅使学院毕业生广受社会欢迎,而且涌现出不少典型人物,如团中央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人,团中央“全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2人,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1人,山东省高校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之星2人,山东省五四优秀青年1人,山东省优秀共青团员1人,1人代表全校团员出席共青团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等等。
(五)树品牌、彰价值,科研报国勇担当
学院党委积极推动有组织的科研,引导广大教工发挥学科专业特长,重点围绕“海洋强国战略”“数字中国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黄河领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等国家重大战略开展研究。在立足学科专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学院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彰显了自己的价值,担当起了科研报国的职责。
学院团队承担海洋领域国家社科重大课题3项,发布的海洋经济蓝皮书《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是社科院唯一认可发布的海洋经济蓝皮书;承担数字经济领域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项,连续举办4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承担健康中国领域的国家社科项目2项,连续举办8届智慧养老与智慧医疗论坛,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发起成立全国智慧养老50人论坛。5年来承担国家社科重大、国家自科和国家社科基金21项,获省级以上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4项。
在不确定决策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紧跟国际前沿,取得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理论成果,在POM(UTD24)、EJOR、IEEE TF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南开管理评论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6篇,在全省文科类专业排名前列。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1人连续5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连续9年入选中国高被引科学家,2023年新增1人,2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积极服务行业和社会,参与制定国家级行业标准等3项,项目成果获山东省省长批示1项,重大成果被省级政府部门采纳2项;获批山东省第一家医保支付互联网医院平台,2020年疫情期间为武汉市民提供了远程诊疗服务。
二、“对标争先”,新时代党建工作创品牌
学院党委以创新推动事业发展,积极探索新经验新做法,努力开创新品牌,打造新亮点。
(一)“党员分类管理”——工作经验被推广
学校为省委组织部确定的全省高校党员分类管理两个试点单位之一,而学院为学校重点试点学院,在校党委的指导下,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监督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注重实效原则,借助于党员分类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全体师生党员中分5类加强党员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赢得上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一致认可,最终定型并得到推广。
(二)“圣泉书院”——协同育人探新路
2023年,“圣泉书院”成立,书院搭建起了学院、校友、企业合作发展、协同育人的共同体平台,构建起了思政育人、实践育人、科教育人、产教育人体系以及学院的学生荣誉体系,有益探索以改革推进学院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育人模式,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渠道。书院的成立,是学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内化转化学习成果,是践行“我为发展献良策、解难题、建新功”要求,以改革推进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
(三)“管科青年说”——宣传阵地建新功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以微信公众号“管科青年说”聚合官网平台、短视频平台,开启学院教育工作“轻传播”时代。学院近年被媒体转载或跟踪报道400余次,国家级媒体40余次,省级媒体300余次,网易头条新浪等知名互联网媒体近200余次。学院公众号年度平均浏览量达174000+,视频号单篇播放量最高达300万次。学院是唯一一个同时获得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单位。
(四)“四项育人品牌”——思政工作显实效
学院党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建引领,秉承关爱、引导、服务、发展的学生工作理念,着力打造“勤思笃行学风建设活动月”“青春共舞班级建设文化节”“厚德端行文明修身主题教育”“博才远航就业创业指导”四项育人品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扎实推进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六强一加”,新时代党建工作添动力
学院党委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六强一加”的党建工作体系,为学院党建与业务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之基
学院党委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师生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完善,形成了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党支部学习、全体师生员工学习三个层面共同开展的良好局面。着重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引导鼓励专任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探索,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2021年学院开设的《决策理论与方法》获批教育部首批研究生思政示范课程,4名教师获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个团队获评全国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团队。
(二)强化班子建设,发挥头雁作用
学院积极落实“一把手”工程,做到重要任务亲自部署、关键环节亲自把关、落实情况亲自督查,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发挥好“头雁”作用,引领带动广大师生弘扬奋斗精神,推动事业发展。此外,学院党委建立健全机制,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储备、选用与补充相结合,营造良好的选人用人环境,着力打造和谐、奋进、充满活力的工作团队,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组织建设,夯实组织基础
学院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夯实党建重点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有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融合、双提升。作为省委组织部确定的全省党员分类管理试点高校(全省仅两所高校)中的试点学院,按照有利于党组织监督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注重实效原则,借助于党员分类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全体师生党员中分5类加强党员分类管理,取得显著成效,赢得上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一致认可。坚持标准,严格程序,强化纪律,高质量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五年来共发展高层次人才及青年教工党员15人,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党员411人。
(四)强化师德师风,汇聚人才高地
学院党委加强党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统领作用,构建教育、服务、监管、考核与激励一体化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加强党委委员与高层次人才教师的沟通联络,通过优秀教师表彰、国内外学术交流、网课平台、学院网站宣传等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展示风采、弘扬师风师德、交流业务的平台,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效能,近五年来学院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新进青年博士教师29人,专任教师博士比例达到80%,学院逐渐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地。
(五)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工作职责
强化党建任务落实力度,院系两级党组织聚焦主责主业,坚持抓规范、抓精细、抓提升,把质量导向贯穿基层党建全过程,落实到党建工作各方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党支部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建立党支部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重点工作抓提升、难点工作抓突破、创新工作抓特色、基础工作抓短板、常规工作抓规范,保证了学院基层党建工作制度执行到位。学院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突破项目在省委教育工委评比中被评为优秀。
(六)强化创新驱动,提升组织活力
实施党建“领航工程”,创新支部工作日常督导机制,学院党委每年年初发布年度党支部“三会一课”指导方案,每月发布“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不定期发布微党课课件和理论文章,给各党支部开展党课学习提供备选材料。开创“一支部一特色”工作模式,引导鼓励各党支部结合工作实际创新组织生活。在此基础上,2021年,学院组织员申报的党建相关课题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辅导员专项),1份研究报告获山东省党建研究会优秀课题一等奖,获批省样板支部和省研究生样板支部各1个。
(七)打造“党建+”模式,提升工作成效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思想凝聚、组织保证等各方面作用,结合学科特点,依托全体党员师生,突出“党建+”特色育人平台模式,着力打造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社会服务育人平台,激发了学院师生活力,切实推动学院党建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事业的深度融合。
做强社会实践平台。连续10年实施学生“进千村、千社区、千企业”社会实践“三千计划”,将其作为师生了解国情、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教育新方式。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全员参与、教师全方位指导,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投身实践报国。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的“三梦”支教社团入选全国活力社团、连续两年获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全国百强团队称号、团中央“镜头中的三下乡”“好团队入围”奖、全国大学生“千校千项”活动国家级最美团队、全国志愿服务项目优秀团队等荣誉称号。
大力推进学科竞赛。在全国大学生创青春、挑战杯、互联网+、“三创赛”等大赛中,以学生党员担重任挑大梁带动普通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育人。推进社会实践和学科竞赛“认学分、认课时、认业绩、职称评聘直通”等激励政策,激励师生共同参与。学院学生参赛团队荣获“互联网+”全国大赛金奖等一系列奖项。
主动投入社会服务。依托学科优势,师生党员带动广大师生积极投身各类社会服务。学院承担了新旧动能转换、电子商务扶贫、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战略、智慧医疗智慧养老、区域物流中心建设等社会服务项目。定期发布海洋经济蓝皮书,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报告,编制山东省物流年鉴,创办山东省第一家医保支付互联网医院平台,在2020年疫情期间向武汉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新时代,新征程。下一步,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党建培师资,以党建促教育,努力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着力培养复合型经管人才,推动学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