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4日,为了学习党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追思先烈、铭记历史,我们新葡萄3522登录网页版三个支部去莱芜完成了一次党支部活动,这次活动对我们党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使我对党员身上的责任和义务有了更充分的理解。我们不仅仅要敬仰千千万万为了新中国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更要学习他们身上那种为革命、为祖国、为人民牺牲一切的信念,在新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一站是莱芜战役纪念馆,在解说员绘声绘色的讲解下,我们仿佛看到了73年前的那场鏖战。第一展厅的主题是战前形势,向我们展示了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为实现国内和平、民族统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却妄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继续其独裁统治,于1946年6月,在美国的军事援助下,展开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内战。
1947年1月,蒋介石一面趁解放军主动放弃部分城市和地区之机,大肆宣扬取得的所谓的军事上的胜利,一面集中主力召集徐州、新安镇等地区的部队,准备北犯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这便是著名的“鲁南会战”,国民党所一手炮制的该战役计划,妄图一举消灭华东野战区主力。
步入第二展厅,展馆内用大量真实图片及物品向公众展示了莱芜战役的第二阶段--"城北围歼战"的经过,莱芜大战首先在青石关附近的和庄、普通打响,担任伏击任务的是华东野战军第八、第九纵队,经过了30多个小时的激战,全歼了国民党李仙洲下增援的七十七师。首战告捷。并且展厅内再现了共军为配合主战场作战而进行的“临沂南线阻击战”、“刘邓大军牵制战”等钳制战斗、为扩大战果而乘胜进军胶济铁路沿线的战斗,并详细分析了莱芜战役胜利对全国战局的重要影响。
第三和第四展厅内,分别展示了莱芜战役前后解放区广大人民的军民鱼水情,反映了革命老区民众拥军支前的光荣传统。以及集中展示了在莱芜战役中为了战役的胜利,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英模及积极配合、舍身忘死、全力支援前线的支前模范的照片。
一场战役,承载着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承载着一条条金色的生命,一条条金色的生命,承载着数不清的辉煌!走下展馆我心中感慨万千。硝烟已经散去,时代呼唤和平,此次参观拜访让我们了解了党政军民在莱芜战役中表现出的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宝贵精神,这将永远激励和鼓舞着我们,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而团结奋斗,珍惜守护和平。
第二站我们的参观地点是山东小三线建设纪念馆之一的山东人民印刷厂的旧址。重温了当年战备战荒年代时工人师傅们工作场景,去感受他们那种凝心聚力,为国出力的精神。一踏入院门,我们仿佛置身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工厂中,原汁原味的还原了上世纪60年代的时代风貌。1964年,面对世界局势的风云变化,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向全国人民发起了备战备荒的号召,全国各行各业积极投身于三线建设当中去。成立于1964年的山东人民印刷厂。用于完成各类票据和钱币的印刷任务,当年的粮票,油票,电视机票,都是从大山深处的这里走出去的。看着一块块展板上的文字介绍,我仿佛置身于当年那如火如荼的大会战中去。在当年苏联对我东北虎视眈眈,台湾蒋介石政府梦想反攻大陆和我们薄弱的工业基础的内外交困时期,勤劳而顽强的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产出了自己的钢铁,挖出了自己的石油,造出来自己原子弹,真正的让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看着一幅幅图片,我仿佛回到了那个锣鼓喧天,热血沸腾的会战场面。大家舍小家,顾大家,从繁华的城市搬到山窝山洞里,为了祖国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扎根于山峦之间,献了自己,献子孙,忠于职守,忠于祖国,无怨无悔。
最后一站是刘仲莹故居,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这位革命先驱的光荣事迹和感人故事,1911年3月出生于莱芜鹁鸽楼村的一座两层石楼中,谁也没有想到这位青年在日后将会对山东省工委的建立做出怎样巨大的贡献,刘仲莹年少时天资聪颖,并且胸怀大志,当其父想让他学做生意继承家产时,他毅然放弃了这种安逸奢靡的生活,决心要为中国革命、民族解放做出一番贡献。他17岁那年,从县城考入济南省立高中。在那里刘仲莹阅读了许多马列主义的理论书籍和鲁讯的著作。当时,反动当局禁读马列书籍,但刘仲莹仍秘密地读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等书,连放假时也带回家读。因他品学兼优,不仅在学生中很有威信,老师也很喜欢他。特别是当时著名的“左联”作家胡也频(作家丁玲的丈夫)对刘仲莹影响很大,两人关系十分密切,经常在一起讨论时局和研讨马列主义,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语言。
后来刘仲莹投身革命,回老家成立了党组织,担任莱芜第一任县委书记。后来由于国民党的疯狂破坏,山东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极为艰难的一段时期。刘仲莹便和赵健民、鹿省三商定好,分别到济南、上海、北平外出找党,这在当时无异于大海捞针,并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刘仲莹变卖家中房产,踏上了这场外出找党之路。他先是到了济南,后来又辗转到了上海。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冒着反动军警层层盘查的危险,苦苦地寻觅着党组织的线索。钱花完了,他就到工厂干苦力、在码头背麻袋,从小没干过重活的他,背上磨破了皮,手上磨起泡,一个清秀的书生,被折磨成了弓腰驼背的劳工模样。就这样,他白天靠苦力维持生计,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寻师问友,走车间、进小巷,几乎走遍了上海的角角落落,却始终没有寻觅到上级党组织的踪迹。饱受颠沛流离、风餐露宿之苦的刘仲莹无奈之下只好返回济南,不幸又被国民党特务盯上,在济南省立图书馆被捕入狱,在历经了20多天炼狱般的折磨后,被营救出狱。此时的他已经患有了严重的肝病,但依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去世时年仅27岁。
我无法想象,一个与我年龄相仿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凭借着怎样钢铁般的意志,才能饱受如此身心之苦,只为了心中无限崇高的信仰和对新中国的美好期盼。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又该怎样去践行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这更让我坚定了心中的信念;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要努力学习、积极工作,树立伟大理想,志存高远、穷且亦艰,才能更好的为共产主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