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期,以抗美援朝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引发观影热潮。这部影片怀着历史与国家使命感,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民英雄,真实地再现了残酷的战争场景,致敬着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中国军人钢少气多、美国人钢多气少”,我国“冰雕连”血战美军“北极熊团”,尽管环境严酷,尽管势力悬殊,可中国军人依然打出了军威国威。影片里的人物和场景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循环,带给我的震撼也久久不能平息。
(一)百千万里赴战场,兄弟兵殉为家国
影片首先出现的场景,是伍千里手捧着牺牲于淮海战役的哥哥伍百里的骨灰盒,作为连长的千里,带着新中国的荣誉和军队的津贴回到家,见到了弟弟伍万里和父母亲。
“共产党,毛主席,给他家分了土地,但是现在,有人要把它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军人征战的理由。新中国建成了,千里的家里也分到了地,他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回家盖上新房。战争的残酷却无法估量。他回忆哥哥百里的死,“哥下半身都炸没了,他的肠子,我怎么塞都塞不回去。哥说他冷,我抱着他。哥的嘴唇是酱紫色。哥说,让我帮帮他。”万里为了让哥哥瞧得起自己,也想上战场杀敌当英雄,他的一腔热血在看到冷酷无情的杀人场面后,也对千里说了这样的话,“哥,一会我也跟着你冲吧。万一我也像大哥那样,你也帮帮我吧。”
听到曾经傻里傻气逞能的万里说出这样的话,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哪有人不惧战场,哪有人不怕疼,又哪有人不畏死亡?中国军人,只是更畏惧国家危难,更害怕人民欠安,更舍不得我们的土地被别国占领。百千万里撇下自己的父母,舍下身后的亲人,兄弟三个相继入队当兵,为抗美援朝战争洒下同一脉热血。
第七穿插连,兄弟兵。
第161名战士,伍百里。
第162名战士,伍千里。
第677名战士,伍万里。
(二)铮铮铁骨牵故里,父母妻儿守杰归
影片中最令我感同身受的,是战争下军人背后的亲情。千里接到紧急任务临时停止探家出兵时,父母只能默默看着他背影逐渐消失。千里说,“我离开家的时候,我妈一直看着我,一句话也没说,我知道,她不想让我走。”梅生在紧急转移物资时还要回火车上拿女儿照片,濒临生命危险时也仍护着女儿的照片,他总是牵挂着一边骑着自行车一边哭着送他上战场的妻子,牵挂着常提到的算术不好的女儿。
梅生其实已经退伍,刚进家门看到报纸上刊登有志愿军要抗美援朝的消息,就选择了归队,庆幸自己还没办理退伍手续。他的女儿八岁了,妻子骑自行车送他一百多华里地。老婆孩子成为梅生的牵念,他想着等这次战争胜利了,就退伍回家把女儿的算术给辅导好。
梅生说“战场的二次恐惧,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千里问梅生为什么回来,在战场上梅生看着女儿的照片给出了答案。“这次离家前,女儿问我,为什么爸爸要去打这场仗,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
共产党先辈们的牺牲精神,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无法想象。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铭记历史,居安思危,致敬先烈。我在梅生身上体悟到了那种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体悟到了那种敢于和勇于与一切苦难作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更体悟到的,是战争中家人们的不易,他们并不知道哪一次的见面即是永别,并不知道战场上的刀枪无眼,他们永远在祈盼,祈盼亲人平安归来,祈盼和平年代能尽早到来。
第七穿插连,指导员。
第135名战士,梅生。
(三)红色围巾传温情,战友军民心连心
关于影片中我的疑惑,便是那条红围巾。一个与伍万里年纪相仿的女孩扔给他的围巾,让我们不免想到男女之情,可事实并非如此。
红色是国旗的颜色,有着志愿军在外作战的意义,女孩在其他人跑着给志愿军火车上扔棉衣时,扔给万里一条红围巾,传递了人民对志愿军的牵挂和希望,白雪茫茫的山谷中一抹红色,是万里的精神支柱,给了万里坚持下去的信心。红色围巾也象征着我们需要薪火相传的红色精神,是战火中一团不灭的红色。梅生说,“我这次回家,每次出门上街,都会有人冲我点头微笑 ,我不认识他们,但他们认识我这身军装。”
张小山是伍万里入伍后交的第一个较为亲近的朋友,他深知红围巾对万里有多重要,紧急转移时冒险为他拿上了红围巾,而张小山最终却死于敌人一次“玩闹”的扫射;大川,为了救受伤的战友死在了敌人的炮火之下。万里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结局,也让万里第一次真正看清了战争真正的残酷。万里只能默默将好兄弟之前脖子戴着的链子带在身上,他就再也不是一人孤单作战。
送红围巾的女孩,是千千万万人民的缩影;张小山,是千千万万年轻战士的缩影。在真实的战场上,有许多十五六岁的年轻人牺牲在惨烈的战斗之中。这样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从前是英雄魂,如今是少年志。
(四)雷公身倒雪山谷,沂蒙精神脉相承
雷公是老排长,仿佛在影片中他的形象,唯有一“老”字,他如兄如父,耐心教导着后辈,百千万里三兄弟都是他带出来的兵。雷公教万里如何活下去,教他在战场上不要逞强,要保护好自己。可最终到了真打仗时,逞强的却是自己,他将敌军放的标识弹放上车绕圈,以此来干扰敌人视线,最终牺牲了。
“我疼死了。”“不要把我一个人丢在这。”
看到曾经那么顽强的硬汉如今躺在战友的怀里,叫疼的声音越来越小,隔着电影屏幕的我们,心中也产生了强烈的痛感。他强忍着被弹药火烧的痛苦,表情狰狞的喊着疼,喊着不要把我一人留在这雪山里,就这样气息越来越弱,他闭上了眼睛,他再也不用怕疼了。
小战士们围在雷公身旁,千里在不远处看着雷公慢慢垂下的脸,他们在军队里再也感受不到父亲的溺爱了,他们也要长大了。千里打开他从不离身的小本本,拿出笔,看着倒在雪山谷里的雷公,哭着把他的名字画上红框,他的雷爹走了。雷公是伍千里的师傅,也是所有人的大家长,在这个连里,是一个父亲一样的存在。伍千里盖的新房,要给他留一个房间。面对这个养老邀请,面对伍千里给他画的娶妻生娃养一圈猪的幸福生活蓝图,老家山东已经没什么亲人的雷公表面无可无不可,但一句“去也行不去也行”暴露了自己的内心早已乐开了花。战场上不喊疼不叫苦,听到幸福生活也装作不在意,他很老成又好像很幼稚。雷公看着这个连里的战士,牺牲一批,补充一批,牺牲一批,补充一批,不断循环。最终,自己也牺牲了。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雷公倒下了,可这首《沂蒙山小调》还在山谷回荡……
片中有多名战士是临沂人,也多次出现临沂元素,这让不少临沂观众看过后更加触动。电影中一直与伍万里在一起的战友张小山是山东临沂顾家村人,雷公死时还哼着《沂蒙山小调》。踏上山东临沂这片曾饱受战火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是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八百里蒙山沂水儿女。沂蒙精神脉脉相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第七穿插连,炮兵排长。
第17名战士,雷睢生。
(五)冰雕连自成丰碑,革命骨凌霜而屹
影片的最后,冰雕连的出现,震惊了所有的观众。那年的朝鲜长津湖格外的冷,那年的雪异常的大,一群身着单衣的人正躺在没过膝盖的雪前进冻成冰疙瘩的土豆是他们的食物,一不小心还会把嘴皮粘掉,咬一口可能还会把牙磕掉,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在胳肢窝暖化。
影片中的美军也为此震惊: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阵地上,手握钢枪、手榴弹,保持着整齐的战斗队形和战斗姿态,仿佛是跃然而起的“冰雕”群像。他们也向中国军人敬礼!
我才明白,影中的每一位英雄,都无确切的原型,他们代表的就是每一位带着抗美援朝精神的作战的中国军人!
伍万里是一个新兵,他对战争对英雄的理解就是“杀够20个美国鬼子”。所以在战场上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美国人进行杀戮。当他看到北极熊团的团长身负重伤的时候,他准备毫不犹豫地开枪射杀,这个时候他的哥哥伍千里拦住了他,告诉他“有的枪我们必须开,有的枪我们可以不开。”我对伍千里肃然起敬。面对敌人,我们应当毫不犹豫地开枪。但是每一场战争其实都是对全人类的伤害,我们只是迫不得已的使用暴力来换取和平,而不应从屠戮人类中取得快感。“有的枪必须开,有的枪可以不开!”这句话其实代表了我国的立场,这是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而不是侵略性的战争,我们军队是有人性的,而不是大搞屠杀。这与开头,美方骑着飞机,向尸体疯狂扫射以寻求快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是彰显了我国的大国风范。
“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吧”,神枪手平河的这句台词萦绕在每个观影人的耳边,他的子弹壳上刻着“平安”两个字,冲锋陷阵的战士,心中的愿望是能平安归来;“没有冻不死的英雄,更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军人的荣耀”,神枪手谈子为的这句话响彻在影院,这就是中国军人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长津湖之战,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模范战例,第九兵团在东线主战场长津湖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与西线战场我军取得的重大胜利遥相呼应,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影院里,有观众在影片结束后肃然起立敬礼,向影片中的英雄先辈们致敬。我在看完密密麻麻的工作人员名单后仍然久久不愿离去,因为这时响起了第二首片尾曲,是这么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